图引
现在从手头上的几本辞典、字典中,“考证”一下“故里”的意思。
先将这词拆开:故,本义有“旧”、“本来的”的意思;里,有“乡里” “居住地”的意思。这样一合起来,就有了老的,原来的居住的地方,即故里、故乡、乡里、老家等意思。
现在再解释“故里”等相近词:
《辞源》。故里:家乡;故乡:家乡;故园:旧家园,故乡;故地:旧地
《辞海》。故里:故乡;故土:故乡;故乡:家乡;故园:故乡。
《现代汉语词典》。故里:老家;故乡: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;家乡:老家;故地:曾经居住过的地方;故土:故乡;老家:在外面成立了家庭的人称故乡的家庭;祖籍:原籍;原籍:原先的籍贯;籍贯: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;祖居:祖辈居住过的房子或地方;祖辈:祖先、祖宗,父母的上一辈。
上述辞海、辞源解释说明一点,就是故里故乡家乡故园故土全都一个样,只是叫法不同而已。但其中一词“故地”称“旧地”,这就不同了,跟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旧地的解释能对应起来,故地:曾经居住过的地方。这个故地很要紧,和李白故里争执大有关系。
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的释义,虽然以现代汉语为标准,许多词语词义有发展,但它的源头应该仍是从古义引申过来的。所以,从这个意义上说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中关于故里的解释,可以用为“考证”的主要依据。根据上述引用,什么叫故里?它的概念里须具备以下内涵:
1、出生地或长期居住地。2、在外面成立了家庭。3、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。
按照这几个条件,我想如同时具备,才能说是故里,又不难又恐怕难。
说不难,因为符合这条件的是多数。就是鲁迅,他去过日本,去过北京,去过厦门,最后在上海落脚,可他的故里在绍兴,人人皆知,符合上述三条件。
说恐怕难,因为有许多人不符合这些条件。辞典对故里、故乡等词的解释具普遍意义,但在实际运用中,似乎也有不能“厘清”之处。就以本人为例,出生地在上海黄浦区,长大在宁波鄞州区(原鄞县),后长期生活在宁波市区。那么,我的故里或故乡或老家在哪里?按出生地,我的故里在上海;按长期居住地,我的故里在宁波市区;按祖居,我的故里在鄞县。依本人一直存在的理念,我的故里故乡老家就在宁波鄞州区(原鄞县)。依据是,那里是祖居,是父亲的出生地。
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比较聪明,它对故里故乡老家等词眼的解释模棱两可,用一个“或”来说明,有关故里概念没有唯一的解释项,只要符合“或”左“或”右的意思,就算你是故里。可能正是因为这样模糊,才引发诸如李白故里之争那样的风波。比如说,“在外面成立了家庭的人称故乡的家庭”为老家。照这么说,没有在外面成立家庭的人,但其在某一地方一直居住到老死,就不能有老家?他就没有故乡了?再如果,他孤身一人长期在外,而故乡的家庭(当指上辈成员)不存在了,他回来了,而老家也不存在了?还有,“长期居住过的地方”,什么叫“长期”?是五年十年还是二十年以上?没有准确量词。所以,湖北安陆便有理由证明李白的故里在安陆。“酒隐安陆、蹉跎十年”,湖北人不是闹着玩的,他们也有根据。
我以为,对“故里”的比较正确的解释,主要是符合三条:祖居(指父母上一辈);父亲的出生地;本人小时候成长的地方。
有佐证可循:周恩来的原籍在绍兴,即他的祖先在那里。可是要说他的故里在哪?毫无疑问在江苏淮安。为什么?自然符合我三条:周的祖父周攀龙,虽然生于绍兴“百岁堂”,可25岁时“只身来到江苏淮安府”,两年后娶了淮安一女子,三年后(1874)生了次子周贻能,即周恩来的父亲。“1898年3月5日,周恩来生于江苏淮安”,并在那里渡过了他的少年时代。
自以为多少搞清了什么叫“故里”,可是对照李白,他的“故里”到底在哪里呢?迷惑中,诗仙出现了……
2010-6-11夜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