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落影如画

高松漏疏月,落影如画地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(原创)莫干山行——我与莫干山  

2010-09-06 22:55:13|  分类: 旅记.摄影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(原创)莫干山行——我与莫干山 - 从来处来 - 落影如画

 

 

五、我与莫干山

1992年9月,我有幸参加了浙江省第五期企业干部岗位培训班,得以第一次亲近莫干山。十几年过去了,对莫干山的印象已经不很清晰。在记忆中,我去了剑池,去了杜月笙别墅,看到了山壁上那个大大的“翠”字,走过了“天街”。一条窄窄的石板路,路两旁是一长溜带着风霜的旧屋铺,屋铺外有三级台阶,台阶上有山民兜售自制笋干,屋铺内可坐下小吃可选择买包装稍精致的土特产,而屋铺的后面,则围着郁郁葱葱的山——这是留在我脑海中的“天街”。

还有什么?哦,培训是在一幢很大的别墅饭店进行的,店名记不清了,几十个人坐在陈设简单的会议室里,听老师讲有关“GATT”(关贸总协定,世界贸易组织即WTO的前身)的故事。那时,中国正准备加入这个世贸组织,所以老师特意补上一课。我们住的房间透过窗户即可望见青翠的山峰。晚上很凉,得盖薄被,这就给我造成一种错觉:莫干山的夏天,晚上要盖上薄被头。

这次去莫干山,正值赤日炎炎似火烧的8月,此行,增加了新的感觉。

住在“天街”尽头的无忧山庄,使我感动的不是站在观景房间的凉台上眺望绿的竹林红的别墅,而是老板娘还我多付的一百元房费。她说,对不起,登记人多,来不及数就放进抽屉了。我体验了莫干山人经营的诚实和文明。现今8月的莫干山晚上,尽管在外面散步凉风习习,可在房间里,还是需要开空调的,因为不能打开窗门——这里没有蚊子,但有其它飞虫。

(原创)莫干山行——我与莫干山 - 从来处来 - 落影如画

 

“天街”实际上叫荫山街,它和我原先的记忆大相径庭。我住的地方地址就是荫山街,但街的踪迹已经消失了,一条公路在山庄门前延伸。向右沿公路走5、6分钟,才见到一条短短长几十米的街道,人烟杳杳,面目全非,失望之感,油然而至。我坚信,山上新开辟公路后,荫山街大部分被兼并了。

(原创)莫干山行——我与莫干山 - 从来处来 - 落影如画

 

从荫山街某一地方下山,可直达剑池,途中在华厅停留了一会。华厅也是一处景点,里面有竹博物馆,关着门,没能进去,但我在院子里发现了几支模样儿生得特别的竹子。那竹节如螺旋,节与节之间距离特短,我当时想,都说希望美好生活像竹子节节高,如果犹如这竹节,那美好生活快多了,可是美好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,螺旋型前进吧。

(原创)莫干山行——我与莫干山 - 从来处来 - 落影如画

 

剑池是传说中莫邪干将铸剑的地方,四面环山,莫干山最著名的风景点。现在的剑池,“剑气销沉尽”,山顶上飞流直下也不是很急激,所以剑池比较文雅。莫邪投身剑炉中,干将被楚王所杀,他们的儿子莫干为报仇,割下自己的头,交给刺客。鲁迅的故事新编《铸剑》,就生动地描述了莫干(眉剑尺)的头和楚王的头在沸鼎中相搏的故事。

(原创)莫干山行——我与莫干山 - 从来处来 - 落影如画

 

在记忆中,路旁那个大大的“翠”字底下,没有“滴翠潭”这个景点,应该是后来加造的,但看上去却无画蛇添足之嫌,倒有锦上添花之感。朵朵睡莲浮在波澜不惊的潭水上,虽不艳丽,然素白其姝;一座古朴的亭子小巧玲珑,无言地为游人提供休憩和观景服务;十几米高的“翠”字,飘飘逸逸地映入潭中,如龙飞凤舞,漫山遍野尽染翠。

(原创)莫干山行——我与莫干山 - 从来处来 - 落影如画

 

从莫干山下来,在德清县城住了一晚,并逛了街景,无引人之处,听说离城区不远有一湖,比西湖大,可湖见得多了,不想去了,还是回家吧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87)| 评论(27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